最近,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跳出来了,说美国海军舰队正在缩水,海军工业基础也越来越烂。而为了这个论点,他列出了一堆原因:维护和修理拖延、经费超支、长时间海上航行,还有生产延误。伊曼纽尔分析得头头是道,不过他并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劳动力短缺。
伊曼纽尔还给出了一条“聪明”的解决方案:借地区盟友的力量来弥补这一困境。比如,可以让部署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国舰船在日本和韩国的造船厂进行修理和维护。不过话锋一转,这位大使又开始扯到中国,称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和造船业,还说中国越来越多地“秀肌肉”。他的最终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
正好美媒这时候也跟着起哄,说现在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能力是25年来最糟糕的状态,尽管五角大楼各种救火手段都用上了,但短期内根本没啥用。但中国呢,从2020年起,中国海军舰艇数量早就超过美国,而且继续高速扩充,目前规模已经世界第一。相反,美国海军由于冷战时期建造的大批舰艇相继进入退役高峰期,总数不断下降,现在不足300艘。美媒还援引一份商业卫星的情报,说中国正在长兴岛造船基地新建世界最大的两栖攻击舰,其建造速度比美国或欧洲造船厂翻新一艘护卫舰或驱逐舰的速度还快。震惊的是,中国的总造船能力已经相当于美国的632倍。这些报道都在渲染中方加速建造大型舰艇是为大规模军事冲突做准备。
然而,无论是伊曼纽尔的言论还是美媒的报道,都是刻意借中国造舰速度炒作“中国威胁论”。不可否认,中方在军工生产效率方面确实有不少优于美国的地方,但美方仅凭这一点就宣称中国是在“挑起冲突”,这是赤裸裸的抹黑。要说谁才是三天两头搞事,拱火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参与地区冲突,那非美国莫属。
看看现在仍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两场战争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如果不是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不断拉拢盟友向乌克兰提供军援,俄乌冲突至于打到现在还不见丝毫平息的迹象吗?巴以冲突更不用说了,如果不是美国力挺以色列,加沙地区也不至于沦为“人间炼狱”。美方自己闯祸却把责任推给中国,是不是太虚伪了?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军力的增长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而绝不是像美国那样搞霸权、搞强权。美方总是以其霸权逻辑看待中国,但中国不是美国,也没想变成美国。中国对于军事力量的运用永远是以防御为主,不会主动挑事儿,更不会搞什么“大规模军事冲突”。
那为什么中国要加速造舰呢?这背后当然有多重因素。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大国,海上防卫显得尤为重要。海上航线的安全关乎中国的经济命脉,因此加强海军建设无可厚非。再者,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海外利益保护也是个大问题。要确保这些海外利益,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强大的海军。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无不是通过海上力量来扩展影响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国加强海军建设,完全是在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全球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为了挑起冲突。
再看看美国,自身的造舰能力在不断萎缩却指责中国,这真是贼喊捉贼。事实上,美国的造舰问题由来已久。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削减军费,导致造舰业处于低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再加上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舰资金越来越紧张。即使有钱,美国舰队萎缩,中美差距越拉越大劳动力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题。美国造船厂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新舰的建造速度,还影响了现役舰艇的维护和升级。
美国海军过度依赖“超级大国”的身份,频繁的全球部署导致舰船磨损严重,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恶性循环让美国海军在舰艇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巨大挑战。而这时候中国船舶业的崛起,更加凸显了这种差距。美国政客与媒体对此自然心怀不甘,便借题发挥,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造舰技术和效率确实大大提升。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是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的完善。这不仅体现在军舰建造上,还在商船、油轮等领域独领风骚。中国造船企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充分说明,中国的造舰能力不仅服务于国防,更为全球航运业做出了贡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两国在海军建设上的较量只是更大范围内的战略博弈的一部分。美国以其霸权姿态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始终以和平发展的姿态回应。中国加速造舰并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任何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误解和歪曲都是站不住脚的。
美国舰队的萎缩和中国加速造舰是两种不同背景下的反映。美国的“病”要靠美国自己治,而不是通过抹黑别人来掩盖。中国加速造舰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是为了挑起争端。希望美国和其盟友能正视现实,与中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是一味炒作“中国威胁论”,制造新的紧张局势。